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全球10大博物馆照明设计

中照网 中照网 2024-03-24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全球各地博物馆活动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却不会消退,从展示科举文化和艺术藏品的大众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到坐落于北京首钢工业遗址的工业园区内首钢三高炉博物馆;从建于海上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到即将开放科技创新的迪拜未来博物馆......


虽然因为全球疫情,人们大大减少了外出旅行,但虽晚必到,人类艺术的盛宴仍会在世界各地隆重登场。


如果2022年全球旅行复苏,你最想去哪个博物馆?



阿联酋迪拜

未来博物馆(2022年开馆)


迪拜未来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七层结构总高约77m,耗资5亿迪拉姆,折合人民币大约9亿元,位于阿联酋大厦旁,由KillaDesign工作室和BuroHappold建造联袂设计。



迪拜未来博物馆的外观是一个椭圆形空心圆环,建筑位于一片绿地之上,绿色土丘代表地球;圆形建筑代表人类的力量;建筑虚空的部分代表着未知的未来。整个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看见未来,改变未来。



建筑表皮以流畅神秘的阿拉伯语为特征,内容是阿联酋艺术家MattarbinLahej关于迪拜未来主题所书写的诗歌。其圆环形的外观+“空洞”的张力,像极了一只丹凤眼,注视着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



银色的建筑表皮由不锈钢板材组成,裙楼顶上的圆环立面包括1024块阻燃复合板,每个面板均覆盖有不锈钢,错综复杂的艺术书法以3D技术打印在建筑表层。


行草风格的书法兼作博物馆的窗户,创造出意外的设计美学效果。白天,透过这些窗户,斑驳的光线投射到室内;晚上,这些窗户将被14公里长的LED灯所照亮,产生震撼的戏剧性效果。



迪拜未来博物馆室内空间丰富多彩,共有七层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展览主题。


在整个旅程中,游客可以探索外太空以及人类福祉的未来奇迹,包括虚拟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并展示未来科技、可持续发展、交通、健康和太空领域的产品和创新,其目的是向世界展示最先进的、最伟大的发明创造。



像“希望之地”这个区域就模拟了真实太空之旅的场景和体验,当你凝视窗外,仿佛真的置身银河之中。还能“前往”距离地球600公里的空间站,观察空间站里如何工作,宇航员们有何任务,并研究他们发明和发现的地外产物。



书法和非传统的建筑外形使这项工程成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建筑工程之一。由于七层建筑的几何结构和书法形状的切口,每块纤维板都不同,制作每一块面板都要经历复杂的工程。


在安装不锈钢饰面和玻璃之前,1024块面板中的每一块都必须单独成型和制造,宽度最大3米,高度9米,双向弯曲。这一过程很费功夫,以至于一天最多只能生产六块面板。



整个建筑由2400个对角相交的钢构件组成框架,室内没有一根柱子,这一结构也为建筑内部提供了无须立柱支撑的开阔空间,交叉排列的骨架还能提供遮阳效果,大大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


这座未来主义博物馆将成为创造力的孵化器,吸引着全球最顶尖的研究者、设计师、发明家。而对于参观者来说观展的最大体验,则是来自于尖端技术和产品的震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口。




中国浙江

董辅礽故居博物馆(2021开馆)


董辅礽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界先驱者与大师,在他诸多身份之中有两个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家、老师。



博物馆位于一栋历史文化保护建筑里,是董老师出生所在的外婆家,属民国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85㎡,建筑面积435㎡,共两进两层。主要展示董老师的经济学学术成果,并结合经济学的发展,把董老师个人影响力与宁波的影响力相结合,定期在此举办经济学论坛和沙龙。



博物馆主入口朝北且紧邻新马路,外立面保持着最初的样子,经历岁月洗礼转化为满墙的黑白和斑驳。外立面的照明设计由于市政规划原因未能实现,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给予立面微弱的面光光线,让斑驳更加立体,借助细微的光影变化引发关于历史的记忆。



入口处借助巧妙框景,董老师铜雕像被清晰呈现。灯光设计之初并不完全确定雕塑样式,设计师特别在二层阳台栏杆外侧增加2支具有调焦和单灯调光功能的投光灯。由此,从入口看去,一幅董老师在月下借着微弱光线看书的场景生动呈现。配合框景墙上波浪形的发光文字,时空穿越之感更加强烈。偶尔,微风拂过,雕像一旁的竹叶沙沙作响,光线映照下的竹影洒在白色墙面之上,让小院内更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生气。



入口到室内的走廊处,线性灯被隐藏在吊挂在天花底面的圆形铜管之内,向上照射,光线照亮天花后被反射向下铺洒在走廊空间之内,提供了柔和充足的光照。直径20mm的铜管纤细、轻盈,和木饰面天花融为一体,灯具存在感被弱化,光线以自然的状态弥漫整个走廊空间。



博物馆序厅的墙面视频播放着董老师的一生,偌大的厅内只放了一把空椅子,似乎小院内看书的董老师就是刚从这里起身踱步而去。屏幕两侧设置的两盏灯,既避免了视频观看的干扰,也塑造出仪式感,细致的光线和浓重的影子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引发观者无尽思索。



右转而去的展板背景以红色为主色调,讲述着董老师的故事,也陈列着亲人照片及肖像油画。展示内容被暗藏在铜管之内的线性灯照亮,天花上增加的轨道射灯让效果更加的饱满。空间内地面上放置了特别定制设计的灯笼,设计师以这种居住空间的常见元素激发访客情感共鸣,摒弃了展陈空间程式化照明方式,从来带来“家”的亲近和温馨。


“家”的情感呼唤还体现在董老师朴素生活状态的映射和呈现之中。室内设计师出于原地面保护的考虑设计了架空地面,照明设计在此特别要求四周留出50mm宽的缝隙,粗糙的石材在暗藏的线性灯照射之下变得十分立体,光线营造的朴素自然效果映衬出董老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



中国山西

大同艺术博物馆(2021年开馆)


大同美术馆,国内新晋文化目的地,以当地艺术家油画为特色的特别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作为大同新城文化广场的四大建筑之一,大同美术馆将成为该地区新兴创意产业的中心。建筑由著名国际事务所Foster+Partners设计,建筑的形式类似雕塑,被构想为一处地景。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金字塔”体量探出地面,画廊空间则沉入地下,被景观广场所环绕。



Foster+Partners工作室的负责人LukeFox说:“这座博物馆被设想为人们的社交中心,是大同的‘城市客厅’,它将人们、艺术和艺术家聚集在一个可以互动的空间。在博物馆的中心,大画廊通过一个规模庞大、灵活的展览空间来体现这种精神,容纳特别委托的大型艺术品、行为艺术和其他活动。”



建筑以扇形形态向文化广场的四个角落延伸,流畅的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和建筑的边角,极具雕塑感的建筑形式如同景观地形融入场地之中,像是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金字塔拔地而起,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三维效果。



建筑与灯光的相互呼应,屋顶灯光进一步突出了金字塔屋顶的几何形态。在白天,金字塔顶端的天窗满足了室内的自然采光需求,而在夜晚,室内的灯光透过屋顶天窗照射出来,使博物馆成为该文化新区的独特灯塔。



室内画廊结合自然光线安装射灯均匀布光,通过暖白色的灯光充盈整个内部空间,营造明亮舒适的观展氛围。



美国洛杉矶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2021年开馆)


为了将那些经典永恒的电影画面和资料与公众分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造价3.88亿建立了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奥斯卡电影博物馆(AcademyMuseumofMotionPictures)坐落于洛杉矶市中心,占地面积300,000平方英尺,由两座建筑构成:萨班大楼和球形大楼,球形大楼是北面新建的高耸玻璃和混凝土球状建筑,其中设有露台,可将好莱坞山尽收眼底。


俯瞰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学院博物馆基金会


这里与大部分的博物院不同,灯光设置由暗到明,再由明至暗,一切就仿佛电影里的暗灯开场,再到开灯散场一样,给观众一种从黎明逐渐看到黄昏的既视感。作为全球电影中心的第一个电影博物馆,它将为参观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这一座北面地标式的新建球形建筑,伦佐·皮亚诺用钢和混凝土制成球形延伸,由奥地利的制造商切割成146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1500块玻璃瓦覆盖,在旁边和内部的“点点星光”包围下,到了晚上,球形建筑愈发得发光发亮。球形建筑部分悬挑在大楼的北侧,以曲面幕墙玻璃的形式展示未来科技感,标志性的壳体结构在灯光的照亮下格外引入注目。


露台夜景


建筑最令人惊叹的地方是位于球体顶部的杜比露台,被定义为洛杉矶最新的豪华接待和行业活动场所,很多人都来这看露台夜景。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大卫·格芬剧院。摄影:伊万·巴恩(IwanBaan)/©伊万·巴恩工作室,由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基金会提供


通过玻璃走道连接的是全新的1000个席位的大卫·格芬剧院,位于球形预制混凝土中,顶部是全景屋顶杜比露台,其本身覆盖着一个未来派的透明玻璃穹顶。剧院顶部上方使用点光源灯光将整个剧院照亮,其点点灯光像星星般闪烁,抓人眼球,让人仿佛置身在星空之中。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大卫·格芬剧院©IwanBaan



中国北京

首钢三高炉博物馆(2019年开馆)


首钢石景山主厂区内有四座高炉,它们与群明湖、冷却塔等一同被整体保留。紧邻冬奥组委办公区的三高炉改造为博物馆,处于各功能地块之间的节点位置。因其特殊的位置、体量、复杂度,三高炉最有责任将“向工业致敬”、“与自然融合”、“同现代接轨”三大主题的碰撞演绎到极致。



就夜景照明而言,改造后的三高炉组团是首钢北区夜晚活力的“燃爆点”,在视觉上具有统治地位。


在步行尺度上,作为共同对景,将安静的冬奥组委办公区与秀池景观连接在一起。在城市尺度上,与石景山功碑阁、群名湖西侧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遥相辉映。



核心工业遗存包含三高炉本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是呈现炼钢功能逻辑的完整构筑物群。



对于初次访客,因为陌生,动态阳光下的视觉感受已足具震撼力。从空间经营的角度,夜景照明的作用在于强化这组构筑物的符号性,依靠相对完整且稳定的单色投光,提高辨识度,强化记忆。



所有景观性的投光,都是逐层向上的,保障各视角仰视的视觉舒适性。此外,三高炉还承载了内、外多条体验式的步行流线:外部的垂直攀爬流线由高色温工业灯提供路径指示与功能照明,直抵72m的玻璃平台;


内部环绕炉芯的弧形交通空间由安装于高处马道底部的3000K下照筒灯提供均匀照明,并与内外两层红光形成鲜明对比,适合各类大型活动和装置展示。



在数十次的现场实验中,项目组采用特造的红光LED与3000KLED组成无极混光灯具,实验最佳的光配比。针对各种不同色相的低明度、低饱和度的金属表面工艺,高饱和度红光是最有可能实现表面“干净”的光色,多方参与的主观评价实验,也确定了主体采用100%红光。


在红光渲染中承担“画面透气”任务的是大面积保留的黑暗剪影和唤醒旧时记忆的高色温白光工业灯。



罩棚灯具根据有限的安装空间定制灯具支架和旋转调节装置,定制线槽以最大化的隐蔽管线,灯具均定制加长的防眩遮光筒或遮光扇叶,保证在空间中穿行时不受眩光干扰,且灯具易于维护。



夜景照明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可设置定时开关,或根据不同需求设置模式场景,便于在平日、节日和活动模式间切换。


高炉内部,除了“红色”模式,另有一种开启工业灯的“怀旧”模式,源于生产作业时的场景。未完工之时,已有汽车品牌在此举办发布会,并充分利用了红色背景。对于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夜间经济,夜景照明也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德国法兰克福

金卡默博物馆(2019年开馆)


2019年5月25日,历经四年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作为欧洲最现代的博物馆之一,法兰克福金卡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在一系列壮观的地下隧道和占地480平方米的拱廊中,有一座专门为展览珍稀展品而建的博物馆,来自德国柏林的展览设计师为500件不同主题的黄金展品创造了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室内空间。


这个博物馆位于这座城市的一栋历史保护性建筑的地下空间,参观者乘坐电梯从前厅前往地下宝藏库,即可进入金色的世界。



展厅主要由四种天然材料构成:粘土、青铜、大理石和石头由于特殊的结构要求,建筑事务所Merz设计了许多小型的展览空间。


通过精巧的灯光环境营造,整个空间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宽敞。隐藏条形灯模仿入射的日光,而离散排布的聚光灯则创造了一个神秘、悬疑的空间氛围。



重点照明采用的是显色性极高的、色温偏暖白的LED轨道灯,可以凸显展品本身的无限光芒。壁挂式陈列柜配有微型射灯,在强调和突出展品的同时避免眩光的产生。


这里还融入了来自柏林的媒体策划公司ART+COM设计的大量动画投影和视频。展厅的文字信息通过18个投影仪被投影在四周的墙壁上。


沿着地面上的脉路缓慢前行,参观者就可在各个数字站点了解到有关珍贵金属的珍贵信息。



LichtKunstLicht公司,采用了谦逊而突出重点的照明手段,用综合的灯光元素突出展品,进而烘托出博物馆整体创新展陈理念中的戏剧感。



另外,在两层楼高的地上空间,设计师还研发了一款定制吊灯,引导参观者进入“AureusCafe”咖啡厅内稍作休憩。



德国法兰克福

黄金博物馆(2019年开馆)


2019年5月,GoldkammerFrankfurt博物馆在德国法兰克福开业,号称欧洲最现代化的博物馆之一。以“探秘黄金”为主题,从构思、规划到落地开业耗时四年,建造了一系列壮观的地下画廊和商会,以多种方式展现黄金的历史奥秘。

GoldkammerFrankfurt博物馆布局图


在7个主要空间中,RothschildRoom是博物馆中的最靠里的一个,也是最为开阔的。64平方米的空间内,所有墙壁均覆盖双向镜子。墙体三面均配有高分辨率LED屏幕,安装在玻璃层后面。


LED屏幕开启状态下,呈现别样的效果


这个空间主要用于展出来自35个国家总重量为230千克的300枚金块;空间内分散设计了38个玻璃体,并集成在第四面墙中。


不同规格的玻璃体在墙面上排列不一


“空间光”是由每个玻璃体中的背光侧壁产生的照明。为了获得更好的对比度和最佳的物体易读性,设计师使用了平面LED面板,上面覆盖一层红色丝绸,光线均匀地从四面照亮玻璃体。3000K暖白色温可增强丝绸和金色的色度。



LED面板营造出的柔和的环境照明,为单个玻璃体和整个展览带来非常舒适的视觉感受。而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你几乎感知不到光源的存在。



“物体光”表现的是黄金的细节和色彩。每个玻璃体的四面都隐蔽安装了暖白光迷你LED射灯,可以精准调整角度。



每个玻璃体只有一个LED光源,它由12~28个光纤点组成(造出5°和10°两种光束角),用于照亮或平躺或浮动的较为复杂的展品布置。



中国浙江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2018年开馆)


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CAA)共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毗邻西湖;新校区位于郊区,面积也更大。在新校区,随处可以看见建筑师王澍的作品:这里大部分的建筑由他设计。该项目开始于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奖之前,从工作开始初期,项目团队得到了王澍和她同为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的大力帮助。


项目概览©FernandoGuerra


大厅:大厅的上空使用线型灯具,利用两束线型交织在一起的灯照亮大厅空间,营造了简洁明亮的整体光环境,从而使整个大厅空间沉浸在极简宁静的光线之中。


大厅空间©FernandoGuerra


展厅:展厅的灯光设计是为展厅提供足够的光照度,对展示学生与教师的各项工作成果进行强调,让人们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展品本身,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光环境。


展厅©FernandoGuerra


夹层空间©FernandoGuerra


夹层展区:展区上空主要采用线型灯光和点光源灯光将整个展区照亮,白色柔和的灯光照射展区空间,让观众在空间中感觉放松,自然而然地在展区中穿行,流连。


夹层展区©FernandoGuerra


楼梯:楼梯上空主要采用点光源灯光照亮,一束线型灯光照亮,照射下来的灯光柔和均匀,使整个空间呈现了一种静谧感。


楼梯©FernandoGuerra


礼堂:礼堂上空镶嵌大功率光束洗墙灯,将天花均匀地洗亮,如此均质的光环境,营造了干净简洁的氛围。


礼堂©FernandoGuerra



中国南京

中国科举博物馆(2017年开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其历史前身是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后的江南贡院,明朝时,专门用作乡试考场,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此次江南贡院改建成博物馆后,整体面积控制约为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为1万平方米。



承袭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制,科举博物馆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式布局,各个展区相对独立,参观者必须穿行于室外连廊才能完成游览过程,这种布局为博物馆的整体照明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次照明设计需要解决如何使独立且距离不一的各个展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产生既有区别又有相连性的视觉效果;同时,照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如何营造宁静舒适、文雅庄重的光环境。



科举博物馆属地金陵,也就多了几分江南的柔美。一条明丽的护城河从博物馆入口前方缓慢淌过,驳岸青砖,垂丝蔓柳,为整个环境启开了诗意的序幕。入口正门,是一座恢宏的木制牌坊,繁复的雕花,华丽的色彩,无疑宣告了古代“贡院”的重要地位,凡举孝廉,皆由此开始仕途沉浮,威严之气不言而喻。



而傍晚时分,这种气场亦并未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渐弱,反倒在华灯初上之际,增添了光影的深邃。群落式的古建筑在灯光的特写下很好的凸显了轮廓与整体走势,而临近护城河的门楼、围墙则被细腻地倒影于水面,放眼望去,自成一派秦淮独有的流光潋滟。



穿过入口牌坊,便进入了科举博物馆的中央景区——主馆建筑以及重新修建的号舍。博物馆主馆十分特别,是个四方形的黑色建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字,像一只埋在地下未开启的神秘“宝匣”。



考虑到中央景区较大面积的黑色运用,建筑群在晚间较为昏暗,功能照明基本缺失,更没有什么景观照明设计,因此,照明设计师在倡导低碳照明、以功能为主、确保照明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情境化照明手法再现千年贡院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气息。



整体基调上,以黄、白两色为主,将景观效果控制在统一和谐的意境当中,而针对主馆两侧的号舍,则通过MINI线条灯和LED侧壁灯提供重点照明,以强化它们的序列感和矩阵规模。


每间号舍内部同样设计安装小功率的线型灯和LED小射灯,让每个号舍单元看上去灯火通明色彩饱满;而另一方面,它们也与旁侧的埋地灯相配合,兼顾起了过道动线的功能照明


号舍后方是一排高耸的马头墙,为提升夜景照明的丰富性,照明设计师用投光灯将它们均匀打亮,既制造了不同的视觉景深,又特写出博物馆粉墙黛瓦的历史沧桑。游人信步于此,仿佛还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科举博弈。



走过科举博物馆主馆,游客还可以来到位于中轴线尽头的明远楼进行游览。明远楼是当年主考官登高监考的地方。如今修茸一新的明远楼是一栋四层高的轩昂古建,站在其上,可以一览博物馆全景。



对于这个至高建筑,照明设计师特别使用多种照明灯具相互结合表达:MINI线条灯等距离的埋设在建筑飞檐内侧,紧扣彩绘元素进行特写;洗墙投光灯的暖色光线将建筑基体墙面自上而下均匀洗亮,突出了明远楼的主角地位;至于楼梯的檐脊部分,设计师为体现飞檐的俊逸与活泼,更是借用投光灯精准投射,凭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和中式建筑独有的灵韵、气势。



此外,明远楼周边的马头墙、建筑前方的石灯柱和台阶,照明设计师都有进行细节刻画,通过小射灯、埋地灯和踢脚灯提供辅助照明,既保证游人行走动线的功能照明,又为该片区的景观带来了细腻的光影互动,从而使明远楼作为博物馆的视觉中心,在照明上得到了识别性和标志性的表达,成为博物馆夜晚景观的点睛之笔。



阿联酋萨迪亚特岛

卢浮宫阿布扎物馆(2017年开馆)



博物馆由法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让·努维尔设计。他擅长用钢、玻璃和光线创造新颖、符合环境和文化的建筑形象,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当地的魅力。它只有四个隐藏的永久性桥墩支撑,圆屋顶似乎漂浮在它下面的55座白色建筑之上。


具有标志性建筑设计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坐落在萨迪亚特岛,由8000多颗独特形状的金属星星组成巨大的错综复杂的拱形屋顶,形成交错的光影,该建筑的规模和大胆前卫设计甚至可以和巴黎卢浮宫相媲美。



日光是建筑绝佳的塑造者,是建筑师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让.努维尔非常清楚这点。


在阿布扎比卢浮宫的设计中,让.努维尔透过应用格栅表皮,将自然光线通过不同的过滤方式,将室内的光照设计成了独特的模样。



圆顶上错综复杂的结构,源于当地用棕榈叶交错叠搭作为房顶材料的传统习俗,然后结合参数化设计而呈现的效果。



阳光穿透8个叠加层,呈现漫射与映画效果,斑驳陆离,就像阿联酋绿洲中的棕榈树,层层叠叠、交相辉映。


通过利用穹顶上的孔洞,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温度。






来源:中照网

编辑:冯桂敏

监审:李杰

监制:丁云高

新闻热线:189 0281 9021(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189 0086 0927(微信同号)

© 中国照明网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照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情况问卷调查 

俄乌局势下看军用照明的应用及市场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灯光设计解析

浅析大型溢水坝亮化工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点问题及处理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